九州·(中国区)体育官方网站,JZ SPORTS

行走山河:实践教学助推专业建设行稳致远

发表时间:2022-07-19     点击:次     编辑:张磊

地质工程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持续改进工作团队合影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叶阳 蔡静森 章帆)“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时值盛夏,荆楚大地的天气恰似宋朝诗人曾几在《大暑》中描述的画面。近日,在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负责人王亮清教授的带领下,地质工程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团队,冒着酷暑开展野外实践教学持续改进工作。

开展集中讨论,推动教学内容模块化

为了明确实践教学持续改进的基本思路,7月9日,王亮清组织团队教师集中讨论秭归野外实践课教学大纲及内容。他认为,应根据地质工程专业野外实践课的教学目标,结合秭归的野外教学资源和行业最新需求,重新整合梳理野外实践课教学大纲。

胡新丽教授提出,在“双碳”发展战略下,秭归野外实践教学应强化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导学生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晏鄂川教授指出,作为传统工科的地质工程专业应充分吸收“新工科”建设成果,实践教学中补充大数据挖掘、5G通讯技术、空天地遥感等内容,开拓学生思维。邓清禄、章广成、吴益平等教授围绕“课程思政”“科研反哺教学”等内容表达了意见。经过团队集中讨论,野外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化的想法成为大家的共识。

秭归野外备课及持续改进指导

依托模块内容,拓展细化野外教学点

7月9日至14日,在胡新丽、邓清禄、晏鄂川等地质工程专业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领下,大家对新老教学点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展开野外调研和讨论。针对教学点的新认识、新发现,大家现场讨论完善教学内容;针对新增的模块化内容,现场踏勘新的教学点,重新规划教学路线。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原有的野外教学点被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逐步模块化。

此外,团队教师根据规划的野外教学点,细化每个教学点的教学内容。大家逐点讨论,各抒己见,每个教学点内容都经过认真的研讨与准备,最终确定了野外教学点内容,据此进一步梳理了教学路线与课表。

通过此次野外实践教学持续改进,地质工程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内容逐步模块化,形成了八大模块、三十三个分块的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教学内容和目的进一步明确;增加了秭归抽水蓄能电站,桥隧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与生态保护等教学内容;增加了工程地质信息化技术和技能的实训。

企业专家与团队教师交流探讨

推进深度融合,促成专业持续改进

为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此次持续改进工作中,王亮清邀请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罗玉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团队教师讲解秭归罗家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设计情况。罗玉华详细介绍了罗家抽水蓄能电站的选址、设计方案、工程地质条件等内容,带领团队教师踏勘电站选址区,为新的野外教学路线及教学点的规划提出了建议。

此外,团队教师还与秭归县交通局领导交流了秭归县新建及规划中的工程项目,讨论谋划新的教学路线及教学点。

据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新时期国家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我校地质工程专业于2017年6月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近年来,地质工程专业积极发挥认证专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学生中心、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持续改进工作。野外实践教学持续改进工作对于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编辑 程晓龙 审稿 陈华文)